上述举措对于改善消费预期,提振投资信心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充分表明■◆★★◆,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压力■■◆,高层保持战略定力,精准施策■■■★◆★,不搞大水漫灌的决心。历史和实践已反复证明★■★,大水漫灌虽然会在一段时间缓解债务压力,形成投资需求■◆★,但考虑到
从央行等有关部门推出的举措来看,可谓存量与增量并举■★◆◆,一方面希望盘活存量■◆,化存量为增量,一方面希望以精准的增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来带动增量★■★★■。存量房贷减负,相当于为居民增收★■★,有望形成新的消费增量。而央行通过创设互换便利■■,让保险、债券和证券等金融产品能够抵押互换,等于盘活了相当一大批存量资金,增强了市场流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饥渴症。此外◆★■◆,在企业贷款续贷方面也延续和扩大了既有的优惠政策。
当然★■◆■,为了更好更有力地巩固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向好态势,进一步提振各方信心,人们也期待相关部门在增量方面推出更积极有为、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政策◆■★,以更有效盘活存量,以增量带存量。人们也希望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更有为的同时,加大市场化手段参与的力度★★,以更好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比如在将存量房产收储用做保障房方面,相关国资出面操作存在定价以及确定收购对象优先级等难题,稍有不慎便有“国资流失■■■”之嫌,这也是相关工作大规模推进面临掣肘的根源所在。如果能更多以国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为抓手和操作平台■★,无论是收储端还是保障端的工作◆■,推进起来都将更专业和顺畅。
美联储降息为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日前,中国央行在降准降息方面迈开了新的步伐。此外,央行还会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为居民和企业减负■★★◆,并提振房市股市的举措,令市场情绪和人心为之一振。
已适度超前,大水漫灌的边际效益早已递减,而且会加剧已有的泡沫,加剧收入两极分化,延宕结构性改革◆◆★★◆★,还会造成很多新的问题■■★◆★◆。
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紧迫的问题是地方债务的处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下滑。一些地方财政吃紧已是不争的事实。上半年一些地方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财政收入的激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不仅有累及一些地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和造成金融系统性风险之忧,还会影响新投资的形成。一些地方总是“借新还旧”,使得中央下拨和调配的财政资金难以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其根源就在于此。而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财政收入之涸泽而渔式增长,对于地方投资环境的恶化和民企投资信心的打压,以及对中央提振投资信心政策效应的对冲,更是不言而喻。
因此,大力增发超长期国债◆★★◆◆■,再辅之以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充分发挥金融财政资源的倍增效应,加大对地方债务的处置力度,应该放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增量政策的优先位置。
此外,相关部门对跨界和跨地区并购也提出了鼓励措施◆★,这也必将为诸多行业和领域盘活存量优势互补形成增量提供助力。而各地区正在大力推进的消费品和设备以旧换新★■,更是精准施策以增量盘活存量之举。
而在增量政策方面,除了生产性投资■◆■★,加大财政出资力度,尽快补齐社会保障与民生短板和历史欠账,让老百姓更加有感有得,敢花钱能花钱◆■◆◆■◆,则会在消费端对经济产生事半功倍的拉动效应■◆◆★■■。事实上这也是刘世锦先生所提出的10万亿元刺激计划的初衷,只不过可能因为人们对■◆★“万亿刺激”字眼的敏感与反弹,导致其本意反而被湮没。
此外,如果能够在存量土地重组基础上,加大各种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让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在建项目、存量债务和烂尾楼等尽快以并购重组的方式得到处置和推进■★★★◆,止血去腐生肌多管齐下■★★,化房地产领域对宏观经济的掣肘效应为增长推手,则宏观经济之局必将为之一变■★■★◆★。
而在去房地产库存方面,央行也是三管齐下,增量存量并举,一方面通过推出二套房优惠信贷和下调首付款比例等举措★■■★★,拉动居民端需求;一方面通过推出再贷款配套财政资金,希望带动政府端收储保障房需求;一方面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盘活存量土地,助力市场端发力盘活存量。